辟谣
10月,天气是冷了,但谣言的热度却没有消减,而且这个月的谣言还涉及各个领域,从吃的到用的再到天气,简直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
当下是赏红叶吃柿子的好时节,但网络流传着吃柿子后喝酸奶会引起中毒,这是真的吗?虽然寒冬未至,但关于冬天的神预测早已走红网络,煞有介事地宣称今年是“冷冬”没跑了,那秋裤是不是该穿两条?身份证上贴个创可贴就能保证不会消磁?白砂糖新国标放宽二氧化硫指标后,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就此,记者采访了专家答疑释惑。
谣言一 柿子和酸奶同吃会致死
每逢时令季节,总会有那么一拨应季的谣言候着,西瓜、黄瓜、柚子、杨梅等果蔬都已经“躺枪”,现在轮到柿子了。最近柿子上市,柿子和酸奶同吃会致死的传言又出现了。
“柿子和酸奶同吃会致死是谣传,两者一起吃并不会形成毒素,这点大家可以放心?!敝泄┮荡笱称房蒲в胗こ萄г焊苯淌谥煲愀嫠呖萍既毡钦?,公众需要注意的是,柿子虽然香甜美味,但一次食用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
朱毅解释说,柿子中含有鞣酸、柿胶酚和果胶,不成熟的柿子和柿子皮的鞣酸含量尤其高。柿子中的鞣酸与胃酸作用可以生成凝块,而且可以和其他食物碎块聚积成俗称柿石的大植物纤维团,柿石会造成胃不舒服,甚至梗阻。
因此,“人们食用柿子时要注意做到‘三不’,不成熟的不要吃,柿子皮不要吃,不要空腹吃”。朱毅提醒,越涩的柿子鞣酸含量越高,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尽量不要吃有涩味的柿子。
谣言二 身份证上贴创可贴防消磁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身份证上一定要贴张创可贴,现在知道还不晚》的文章刷屏?该文宣称,把创可贴中间的药棉对着二代身份证芯片所在位置贴住,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就不会消磁了。
看到这一生活小妙招,让人为之一振,真是脑洞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但当记者向原猎豹安全专家李铁军求证时,他却笑着说:“这个说法的前提就不存在,身份证卡片没有磁性,何来消磁一说?”
资料显示,如今使用的二代身份证是“非接触式IC卡”的芯片结构,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简而言之,身份证是靠电磁波工作,跟磁场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身份证一直读不出来”的现象,这又是什么情况?李铁军解释说,如果出现身份证失效、无法读取的状况,要么是卡片内的天线(线圈)脱焊或出现其他物理损坏,要么就是卡中的芯片可能损坏,直接去办理新身份证就好。
警方提醒广大公众,身份证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经公安部实验,身份证不怕水,也可抵御正常高温。但是,使用和存放时需注意不要用力扭曲、重压或者放置在过高温度下,以防芯片受损。
谣言三 新国标放宽白砂糖SO2残留量,威胁健康
最近,白砂糖的新推荐性国标正式实施,不少人敏锐地发现了一些变化,二氧化硫(SO2)指标较之前的旧推荐国标有所放宽。一时间,多个自媒体公众号发文称,新标准放宽白砂糖二氧化硫指标,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旧标准只是推荐执行标准,白砂糖分等级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其中,二级最大残留为30毫克/千克,精制级≤6毫克/千克。新标准则采纳了强制性执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糖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1克/千克?!敝煲闼?,新标准所规定的二氧化硫指标虽然看起来较之前有所放宽,但依然是安全且可控的。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二氧化硫在3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清单中。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在其微博发表视频解读中也认为,二氧化硫作为3类致癌物并没有人体证据能够证明它致癌。日常的食用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体内后最终生成硫酸盐,可通过人体正常代谢后由尿液排出体外,不会产生毒性作用。
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白砂糖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多少,与生产方法和工艺控制水平有关。对消费者而言,大可不必焦虑。目前国标中要求的残留量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为了健康应该尽量控制糖的摄入量。而对生产厂家来说,国家标准是最低门槛,降低白糖色值和二氧化硫残留量,依旧是制糖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谣言四 今年是“冷冬”,此后一年比一年冷
随着温度一路走低,冬天的脚步日渐逼近。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网上都会掀起关于本年度是“冷冬”还是“暖冬”的预测。这些日子,网上不断流传2018年冬天是“冷冬”,甚至说“从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气温一年更比一年冷”。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第一时间进行辟谣,称这种传言十分离谱和荒谬,纯粹是吸引公众眼球,制造公众恐慌。
所谓暖冬、冷冬的科学解释,是当某年某个区域整个冬季即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气候平均值0.5℃时,便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低于0.5℃则为冷冬。关于2018—2019年冬季气候趋势,国家气候中心近期初步预测: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原因,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专业解释是,自2018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此次增暖将继续发展,并于2018年/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东亚冬季风强度弱,我国气温普遍偏高。同时,国内外气候模式一致预测,2018—2019年冬季欧亚大气环流整体以纬向型为主,不利于冷空气频繁活动,有利于我国气温大范围偏暖。本报记者 刘 垠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