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4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杨锘摄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杨静)14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在谈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时,廖昌永介绍,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我们看到,每年的艺考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您怎么看待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呢?
廖昌永:艺术院校要定位自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三个层面的。一是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占领一席地位,为国家争光,在比赛中获奖,在国外的各种重要团体中担任演奏员、担任首席。第二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各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第三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基层。
根据以上原则,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是艺术实践教学,就像医学院的临床学科教学一样。艺术实践教学对于理论专业来讲就是不断地写,要写文章,要写研究的论文,要写演出评论;对于作曲学科的人来讲,你要不断地搞创作,你的创作不能只是关起门来跟社会不接触,我们的创作一定是有针对性,有社会服务性的;表演类的专业,我们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舞台,保证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时间。
最近这些年来的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走到社会上去,跟观众面对面。所以学生在五年的本科实践中,最起码有两年时间是积累舞台经验。这样,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才能跟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这些年来,学校党委、院委也一直在进行改革,跟国外的艺术院校联合办学。我们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联合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联合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我们和欧洲的李斯特音乐学院、波兰的肖邦艺术大学组建了中欧三校联盟;跟德国汉堡联合音乐艺术大学联合办学。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不断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把我们的文化介绍到国际上。
我们在国内建设了很多实践基地,与深圳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青岛交响乐团组建了基地。我们再提供经费给学生,让他们跟乐团合作。
朱熹先生写过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彼?,我们的音乐创作一定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写老百姓听得懂的、唱老百姓听得懂的作品。这也是音乐院校培养学生的非常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