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健康】
食品药品谣言时时翻新,辟谣工作见招拆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利用专属食品药品谣言库常年收集谣言、监测谣言,定期推出辟谣信息。根据监测结果,2018年,食品药品谣言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蛘哂跋炝Ψ矫?,都比前几年有所减少或者减弱,社会各界辟谣的力度和速度大大加强和加快。该舆情中心盘点过去一年来的药品谣言,推出药品“谣斯卡”榜单,为大家揭开这些谣言“演技”背后的真相。
最照本宣科奖:“儿科用药宝典”
【谣言】2018年1月,一份号称转自某儿科医生的“儿科用药宝典”在微信热传,刷爆朋友圈。该“宝典”手写记录,书写工整,针对孩子发烧、咳嗽、头疼等症状列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流感爆发之际,这份“宝典”被很多家长视为儿童用药指南,甚至被称为“自诊用药标准”。
【真相】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指出,这个网上热传的“儿科用药宝典”是否出自儿科医生之手尚未可知,虽然有一定的道理,看似十分贴心,但实则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按这种公式化的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所以指导意义并不强。
最误导奖:“雾化有害”
【谣言】一直以来,关于“雾化对宝宝身体伤害很大”的消息不时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内容包括“国家禁止医院输液,却出现了雾化,雾化比输液更有害……雾化吸入的是什么?看看雾化里面成分一般都有哪些: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
【真相】雾化治疗是通过雾化器,将适用于雾化治疗的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化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使药物到达呼吸道、肺部,使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上,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雾化治疗是局部用药,全身吸收少,因此全身的不良反应小,而且给药剂量小,安全性高。将有效的治疗手段故意曲解成“有害”,可能会误导很多家长。
最偏激奖:“药酒包治百病”
【谣言】在热衷养生的人眼中,药酒是一味不错的养生产品。部分网民坚持认为,喝药酒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补肾壮阳。
【真相】专家指出,无论何种药酒,主要成分都绕不过酒精,目前医学界认为酒精对健康没有好处。药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药物的范畴,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出于保健的目的服用益处不确切、风险不明的药物,未免有些冒险。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生殖医学科医生马健雄介绍,药酒是将中药材用蒸馏酒浸泡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并非单纯的酒精饮品,具有药品功效,不能想喝就喝。绝大多数药酒用于口服,少数药酒可外用。选购药酒时一定要看清药酒的成分及主要功效,而且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与近况,选用合适的药酒。
最通俗奖:“感冒药随意用”
【谣言】网传感冒后可自行使用多种感冒药。
【真相】感冒药普遍存在滥用的情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药师范国荣介绍,市面上很多感冒药的成分都不是单一的,多是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重复用药会导致某种成分的剂量超量,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中国药学会微信公众号“药葫芦娃”提示,感冒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不要因为嫌麻烦而选择自己随意吃药。就诊时要多与医生沟通,弄清楚用药的剂量、时间和方法,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服用的药物,以免药物混合使用产生毒副作用。
最夸张奖:“‘广谱抗癌药’治愈率达75%”
【谣言】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个TRK抑制剂Vitrakvi用于治疗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随后网传该药是“第一款与肿瘤类型无关的‘广谱抗癌药'”“针对17种肿瘤”“对于肿瘤无法切除,或已经转移的晚期患者有奇效”“治愈率高达75%”。
【真相】事实上,75%是缓解率,而不是治愈率;所谓的“广谱”也只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癌症人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解释,缓解率和治愈率不是一个概念?;航庖话闶侵钢琢霾≡钕?,或明显缩小,或癌症标志物恢复正常。而治愈不仅是指肿瘤大小等有变化,患者还要能生存5年及以上,且病症不再复发。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波指出,媒体宣称此药是“第一款与肿瘤类型无关的‘广谱抗癌药’”,这个说法不准确。如国内已经上市的PD-1抑制剂药物,针对错配修复基因(d-MMR)缺失患者,也是不区分肿瘤类型的。
最荒诞奖:“药品将由保健品代替”
【谣言】2018年12月,一条有关“药品将由保健品代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药品,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并配以“官网”文章截图,宣称全民养生时代已经到来。
【真相】经查询相关机构的网站和公开报道,官方均未提出该说法。其实,早在2018年3月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对类似谣言进行辟谣,表示“保健品代替药品”是个别自媒体恶意营销行为,要求发布此不实消息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处理。另外,该谣言疑点重重,如目前我国只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管局,并无“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再如网传消息中的网页截图有明显的后期制作痕迹,显然是用修图软件粗制滥造的图片。
最离谱奖:“川贝枇杷膏在美国成‘神药’”
【谣言】2018年3月,有不少媒体报道,京都念慈庵的川贝枇杷膏在美国纽约突然走红,称这瓶“神秘的东方液体”在纽约被炒至天价,遭遇美国人疯抢,甚至“突然间,所有人都在谈枇杷膏”。这则新闻最后被证实是真假掺杂的谣言。
【真相】此次“川贝枇杷膏事件”源于《华尔街报道》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的主标题采用客观陈述句,表示这种草药补充剂因能止咳而备受纽约人的关注;副标题指出,虽然其有疗效,但专家认为食用有一定风险。然而,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不仅脱离主标题原意,而且直接忽视副标题,重点突出中国“神药”走红美国,误导公众?!痘直ǖ馈吩牟捎么罅科?,讨论川贝枇杷膏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但一些媒体转载报道时并未体现该内容。
最耸人听闻奖:“HPV疫苗致死致残”
【谣言】2018年6月,一篇题为“一年内致328人死亡,2千人终身残疾,5万例不良反应!这种HPV疫苗来到了中国,百万女性高价接种……”的文章称,根据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的数据显示,短短一年时间,HPV疫苗共导致328人死亡,其中266人注射了四价HPV疫苗,5人注射了九价HPV疫苗,834例报告显示HPV疫苗危及生命,2011人因HPV疫苗患上终身残疾。
【真相】一组组数据着实让人不寒而栗,实际情况却是偷换概念、歪曲事实,将VAERS收集到的健康损害案例直接等同于疫苗导致的健康损害,误导大众。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的2017版宫颈癌疫苗立场文件中,已经对各国报告的各种宫颈癌疫苗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并且非常明确地确认宫颈癌疫苗的安全性,此前的严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都与疫苗没有因果关系。这类谣言利用专业信息不对称而大肆传播,造谣是手段,其目的是吸粉并实现商业价值。
最“学术”奖:“欧美禁止6岁以下儿童吃感冒药”
【谣言】2018年11月中旬,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篇关于欧美禁止6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的报道,引发热议。这项研究强调了非处方咳嗽感冒药的无效性,且易导致多种副作用,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禁止6岁及以下幼儿使用。
【真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陈楚雄指出,事实上,BMJ上的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支持的证据较少。FDA和EMA并未禁止6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这只是该文作者的建议。陈楚雄强调,对于感冒药,使用得当能够治病救人,不必讳疾忌医。但儿童用药确实需要慎之又慎,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成分的药品,在用量和服用年龄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多余奖:“止咳糖浆用水送服”
【谣言】冬天感冒咳嗽时有发生,止咳糖浆成了许多咳嗽者的首选药。网传,止咳糖浆服用后可以喝大量水送服,不会对药效有影响。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